你们学校今年考多少?你们学校吃的怎么样?卖辣椒的人总会遇到这样的问题,“你这辣椒辣吗?”怎么回答呢?说辣吧,怕辣的人,立马走了;说不辣吧,也许人家喜欢吃辣的,生意还是不成。
一天没事,我就站在一个卖辣椒妇女的三轮车旁,看她怎样解决这个二律背反难题。
趁着眼前没有买主,我自作聪明地对她说:你把辣椒分成两堆吧,有人要辣的你就给他说这堆是,有人要不辣的你就给他说那堆是。
卖辣椒的妇女对我笑了笑,轻声说:用不着!
说着就来了一个买主,问的果然是那句老话:辣椒辣吗?
卖辣椒的妇女很肯定地告诉他:颜色深的辣,浅的不辣!买主信以为真,挑好付过钱,满意地走了。不一会儿,颜色浅的辣椒就所剩无几了。
又有个买主来了,问的还是那句话:辣椒辣吗?卖辣椒的妇女看了一眼自己的辣椒,信口答道:长的辣,短的不辣!果然,买主就按照她的分类标准开始挑起来。这轮结果是,长辣椒很快告罄。
看着剩下的都是深颜色的短辣椒,我心里想:这回看你还有什么说法?
当又一个买主问“辣椒辣吗?”的时候,卖辣椒的妇女信心十足地回答:“硬皮的辣,软皮的不辣!”我暗暗佩服,可不是嘛,被太阳晒了半天,确实有很多辣椒因失水变得软绵绵了。
卖辣椒的妇女卖完辣椒,临走时对我说:你说的那个办法卖辣椒的都知道,而我的办法只有我自己知道。
销售卖什么?
1、生客买的是礼貌;
2、熟客买的是热情;
3、急客买的是效率;
4、慢客买的是耐心;
5、有钱买的是尊贵;
6、没钱买的是实惠;
7、时髦买的是时尚;
8、专业买专业;
9、豪客买仗义;
10、小气买利益;
11、享受型买的是服务;
12、虚荣的客户买的是荣誉;
13、挑剔型买的是细节;
14、随和型买的是认同感;
15、犹豫型客户买的是保障。
在课堂上善于运用体态语,与学生进行交流体态语能够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无声的交流,一个赞赏的眼神、一个支持的暗示、一个小小的手势、一个细微的动作,都可以消除课堂上的干扰,及时组织教学。同时,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强烈的关爱和信任。所以在课堂上善于运用体态语,与学生进行交流,也是教师驾驭课堂能力一个很重要的方面。
教师驾驭课堂能力是上好课的关键,所以每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都要努力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,做个优秀的教师。
课堂,必然带着教师个人的印记,没有个性的课不可能是好课。贲友林在上完这节比赛课后写下了一段文字:
在磨课的过程中,作为执教老师,必须理性地面对每次修改,审慎地整合他人的建议,积极地吸纳不同观点,形成自己的“教学预案”,切忌囫囤吞枣、生吞活剥、“穿他人的衣裳”。平凡的生活,未尝不是一种厚积薄发
做教师,大多数的日子都是一杯白开水,难以惊天动地。教师的生活,平平淡淡是本色。贲友林十分欣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先生的一句话: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,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。
有老师羡慕他幸运——上课比赛获奖、文章频频发表。其实,贲友林在工作的第八个年头,才第一次在市级教研活动中上课亮相。没有机会参加比赛,但他每一节课都在实实在在地实践、探索、思考。
有老师夸赞他“厉害”——上课从容自如,驾驭课堂能力强,即便有时学生的发言让课堂几乎陷入窘境,也总能巧妙处置,绝处逢生。其实,这都源于平时的课堂积累。“十年讲台无人问,一课成名天下知”。台前四十分钟,需要幕后n个四十分钟的修炼。“机遇垂青有准备的头脑。”
做教师必须扎根课堂,发现问题,研究问题。作为教师,研究的对象就是自己的教学实践,研究的阵地就是自己的课堂教学。曹文轩说:“一个作家一旦离开写作,他就什么也不是了。”同样,一个教师一旦离开教学,他就什么也不是了。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的看家本领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化,学校都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。但是,课堂教学是复杂的,每节课都可以是独一无二的。
回顾我国的教育史,总让人不禁想起上世纪 30 年代的西南联大。物质匮乏的西南联大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,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应归功于教育工作者对教学实务的推崇。
为创造契合作品的情景意趣,国学大师刘文典曾在月光下讲授《月赋》,好评如潮。有了这一“先例”,西南联大其他一些文科教授,有时也模仿刘文典在校园广场上摆桌安椅,于皓月下开设讲座。这是何等的奇观:白天忙于躲避日军飞机轰炸,晚上却在月光下品文论赋。
可见,教学艺术是具有个人魅力的,方法要灵活多变。西南联大的成功或许就在于教学的“活”。
据说,冯友兰先生讲课,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,听完上句还想听下句,使听者有“欲罢不能”之感。这种魅力,用先生的话说,就是“绚烂之极,归于平淡”,这其实是一种类似于苏东坡所说的“似枯而实腴”的审美境界。
鲁迅先生上课生动幽默,出口成章而引人入胜,常常使得学生忘了下课。胡适先生讲课的内容会旁逸斜出,让学生们大感兴趣,常有意外的收获。
研究古诗词的大家叶嘉莹说她的老师顾随是这样上课的:“先生之讲课,真可说是飞扬变化,一片神行。”不难看出,会上课的老师都有自己的绝活,不同的课程,同样的精彩。
话说回来,对于教师而言,人人都想上好课,但好课是什么样的却是见仁见智。
比如,有学者认为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“有意义、有效率、有生成性、常态性与有待完善的课”,并用“扎实、充实、丰实、平实、真实”来概括(叶澜《什么样的课算是一堂好课》);
有学者认为理想课堂应从六个方面评价:参与度、亲和度、自由度、整合度、练习度、延长度(朱永新《关于理想课堂的思考》);
有学者把“好课”比做“好文”,一方面具有主题鲜明、结构合理与语言优美的构成要素,另一方面具有情感驱动、问题中心和结果新特的生成逻辑(李润洲《好课如好文——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一种看法》;等等。
应该说,教学方式是多样的。人各有别,如同世界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,我们所面对的学生都是有差异的个体。因此,要上好课,教师必须充分研究教材、研究学生、研究自己,并根据教材内容要求,从学生实际出发,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。
正所谓“教学有法、教学无法、贵在得法”。可见,教学方法和基本素养,对教师的专业成长都十分重要,它们是相互依存的。没有底蕴支撑的教学是浅薄的。
但是,那种肚子里有货但倒不出的“茶壶型”教师,学生同样也是不喜欢的。他们或许专业知识很牢固,专业能力很强,但他们却无法教会学生。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学习和思考,使学生学会—会学—乐学。
有人问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张春兴:“你是教数学的老师吗?”张春兴说:“我不是教数学的老师,我是教学生学好数学的老师。”“教学生学好数学”,强调的就是学习方法。如果说知识是“金子”,那么学习方法就是“点金术”。
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《学会生存》一书中明确提出:“未来社会的文盲,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,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。”可见教给学生科学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比传授知识更重要。尤其是在新课程的背景下,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。
有课程专家说得好:“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,而是师生之间交往、互动的舞台。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,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。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,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。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,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。”
与读书治学一样,教学是有层次高低的。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常常对教师讲,上课有四种境界:
总之,要“把课堂还给学生,让课堂充满活力;把创造还给教师,使教育充满智慧;把世界引进教室,使课堂成为现实社会的组成部分”,这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几年前说过的话。
由此,笔者又想起了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:“告诉我的我会忘记,给我看的我会记住,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。”这句话启示我们,学生参与对于真正高效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。
评论